010-82461830
臭氧知识
臭氧催化剂分解效率实验怎么配置
臭氧催化剂分解效率实验怎么配置
一、实验目标
测定不同催化剂在特定条件下对臭氧(O₃)的分解效率。
分析温度、湿度、臭氧初始浓度、气体流量等参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。
评估催化剂的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。
 
二、实验原理
通过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促进臭氧分解为氧气(O₂),反应式为:
2O₃ → 3O₂
利用在线检测设备实时监测臭氧浓度变化,计算分解效率及反应动力学参数。
 
三、实验装置配置
设备名称:功能说明
臭氧发生器:产生稳定浓度的臭氧(0.1~100 ppm可调,建议使用紫外光解UV-M2或 UV-S-CN )。
固定床反应器:石英/不锈钢材质,内置催化剂床层,配备温控装置(室温~500℃)。
质量流量控制器:控制气体流量(0.1~5 L/min),保证气体混合均匀(O₃ + 载气如N₂或空气)。
臭氧检测仪:实时监测臭氧浓度(推荐紫外吸收法,精度±1 ppb,如同林3S-J5000、或Thermo Fisher Model 49i)。
温湿度控制系统:调节反应器内温湿度(湿度范围:10%~90% RH,温度精度±1℃)。
尾气处理装置:活性炭吸附或高温分解残留臭氧(F800臭氧尾气破坏器),确保实验安全。
数据采集系统:记录臭氧浓度、温度、湿度、流量等参数(LabVIEW或专用软件)。
四、实验步骤
催化剂预处理
将催化剂粉末压片成型(或负载于蜂窝陶瓷载体),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煅烧活化(如300℃, 2h)。
系统校准
通入N₂标定臭氧检测仪零点,校准臭氧发生器浓度(使用标准臭氧检测管验证)。
实验条件设置
设定反应温度(如25℃、50℃、100℃)、湿度(干燥/30% RH/70% RH)、臭氧初始浓度(1~50 ppm)、气体流量(空速GHSV:1000~10000 h⁻¹)。
动态测试
将催化剂装入反应器,通入O₃/N₂混合气,实时记录出口臭氧浓度至稳定值(≥30 min)。
分解效率计算:
动力学分析:通过一级反应模型拟合数据,计算反应速率常数(k)及活化能(Ea)。
稳定性测试
连续运行12~24小时,观察效率衰减;或循环测试5~10次,评估催化剂寿命。
副产物分析(可选)
使用FTIR或气相色谱(GC-MS)检测是否生成CO、NOx等副产物。
 
五、关键参数设计
参数 建议范围           控制方法
臭氧浓度 1~50 ppm 臭氧发生器调节
气体空速(GHSV) 1000~10000 h⁻¹ 质量流量控制器调节流量
反应温度 室温~300℃ 管式炉/加热套控温
湿度 干燥~90% RH 加湿器/干燥剂调节
 
六、安全注意事项
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和毒性,实验需在通风橱或密闭管路中进行。
尾气必须经高温分解(>300℃)或活性炭吸附后排放。
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、护目镜及耐腐蚀手套。
 
七、设备预算参考(示例)
设备         型号示例 预算范围(人民币)
臭氧发生器 UV-M2      7500元
紫外臭氧分析仪 Thermo 49i 或美国2B    3.5-5.5万
固定床反应器系统 定制(石英反应管) 定制
 流量控制器 转子或质量流量计 几百元
 
八、实验预期成果
明确催化剂最佳工作条件(温度、湿度、空速)。
筛选出高效、稳定的臭氧分解催化剂。
建立动力学模型,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。

具体实验可根据自己要求或文献确定。